40億元、40.5億元、51.6億元……近來,多家車企豪擲千金,“卷”起了新總部。
10月20日,小鵬汽車正式搬遷至位于廣州天河智慧城、總投資40億元的新總部。今年,長安汽車投資40.5億元在重慶鯉魚池投建全球新總部,預計2027年落成投入使用。賽力斯更是豪擲51.6億元,在重慶禮嘉投建包括新總部、新研發基地在內的“賽力斯全球汽車公園”。去年11月,廣汽集團總部辦公地址從珠江新城CBD搬遷至廣州市番禺區。
四個“搬家”的企業“兩兩作對”,以“傳統車企+造車新勢力”的組合分列廣州和重慶,也凸顯了中國五大汽車生產基地(上海、長春、北京、廣州、重慶)中“兩強”的競逐之勢。
車企密集投建或搬遷新總部,并非單純的 “辦公升級”,更是中國汽車產業在 “雙碳” 戰略引領、轉型深水區、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三重背景下的必然選擇。“豪擲” 背后,既有國家政策的頂層牽引,離不開地方政府的精準賦能,更是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主動突圍。
汽車產業投資熱情依舊
宏觀來看,近年來,中國汽車產業雖面臨“內卷”挑戰,但國民經支柱產業地位愈發穩固。日前,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2025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環節中多次提及汽車產業:前三季度,汽車制造業投資同比保持兩位數增長;截至9月10日,今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已突破830萬份,相當于每天有超3萬人申請換新車;2024年產量比2020年增長8倍多,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。
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副司長王新同樣表示,裝備制造業占比持續提升,“壓艙石”作用明顯。前三季度,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.2%,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11.0%。
由此,國家對于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仍在不斷加碼。9月印發的《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中明確表示,汽車產業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,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,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。
《工作方案》還提出具體目標: 2025 年,力爭實現全年3230萬輛左右,同比增長約3%,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550萬輛左右,同比增長約 20%;汽車出口保持穩定增長;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%左右。2026年,行業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,產業規模和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。
地方競相加力投入汽車產業
同樣的,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,汽車產業更成為各地政府競相布局、投入的主戰場。
值得關注的是,近期搬遷或投建新總部的四家車企,兩家在廣州、兩家在重慶,廣州和重慶正是中國五大汽車生產基地(上海、長春、北京、廣州、重慶)中的兩座,對汽車產業的扶持自然是重中之重,更是在鉚足了勁地比拼。
6月,廣州市印發《廣州市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》提出,以汽車產業“三橫、三縱、三核”為發展重點,補短板、拉長板、鍛新板,全力打造世界級“智車之城”。到2027年,力爭培育2—3家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50萬輛的汽車企業;智能網聯汽車:L2(含)以上級別智能網聯汽車新車占比超90%。
重慶同樣印發了《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(2022—2030 年)》、《渝西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倍增行動計劃(2023—2027 年)》等一系列規劃,還與四川聯合制定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方案》。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答復函中,甚至細致提到支持整車企業加快新能源新車型研發投放,推動長安汽車、賽力斯集團等推出阿維塔12(改款)、長安深藍G318、長安UNI-Z等新車型。
在較量、比拼中,兩座“汽車重鎮”的表現正出現分化。上半年,廣州市汽車制造業在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期繼續承壓,增加值同比下降5.7%,但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.7個百分點;同時,新能源車產出加快,累計同比增長9.5%,比一季度提升8.8個百分點。
另外一邊,重慶市汽車產業整體回暖,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長8.4%;其中,新能源整車增加值同比增長19.6%,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增加值同比增長11.5%。
車企謀求發展新格局
巧合的是,兩座城市的四家車企,同樣是“一家傳統汽車集團+一家造車新勢力”的配置,讓兩座城市、四家車企遙相呼應起來。
廣州市兩家最具代表性的汽車企業廣汽集團和小鵬汽車,同樣是搬遷新家,但境遇卻是全然不同。作為首批造車新勢力中的佼佼者,小鵬汽車不僅生存了下來,更邁上了新的發展高度。1—9月,小鵬汽車累計交付新車31.3萬輛,同比增長218%,創歷史新高;9月銷量更是首次突破4萬輛大關,達41581輛,同比增長95%,漲勢喜人。同時,上半年,小鵬汽車營收340.9億元,同比增長132.5%;凈虧損11.4億元,較同期大幅縮減;公司宣布將在2025年四季度首次實現單季盈利。
在一切向好的趨勢下,投資40億元建設新總部、謀求更高發展在情理之中。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是意氣風發地表示:“創業往往從搬家開始,每一次搬遷都是一次標志性的騰飛。新總部很大,有近40萬平的面積+8萬平的公園。”

廣汽集團的總部搬遷則是為了求變,沒有大手筆的新總部建設投入,而是將總部搬遷“到一線去”。去年11月2日,廣汽集團總部辦公地址從珠江新城CBD搬遷至廣州市番禺區。
1—9月,廣汽集團累計銷量1,183,653輛,同比繼續下滑11.34%;其中,新能源汽車銷量也逆勢下滑4.99%。除廣汽豐田上小幅漲4.89%,廣汽本田、廣汽傳祺、廣汽埃安下滑幅度均達兩位數。同時,上半年,廣汽集團營收下滑7.88%,凈利潤更是大降267.39%。
對于摸爬滾打多年的行業老兵來說,急需調整,總部搬遷便是廣汽集團給出的辦法之一。“此舉主要為應對汽車行業市場格局的深刻變化,推動自主品牌做大做強,加快完成廣汽集團的轉型調整,實現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。”廣汽方面表示,“以推進全要素向一線實務集中,為經營管控型管理模式提供組織保障。”同時,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也在個人社交平臺表示,“我們搬過去,就是到聽得到‘炮火’的一線去,才能更好地做決策。”
重慶一邊,于7月29日掛牌成立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,正式晉升為國內第三家汽車央企,為其開啟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、搭建起更高端點的發展平臺。升格為央企后,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朱華榮也感嘆道:“長安面臨的這片天地太廣闊了,突然發現資源多到有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覺。”
依托更高的平臺、更多的資源,“新長安”將加速成為“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品牌”,投資40.5億元建設新的全球總部亦是重要一環。長安汽車新總部預計2027年建成,這座總建筑面積達32萬平方米的建筑群,將集總部辦公、企業學習、汽車博物館、體驗中心及配套設施于一體。其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總部搬遷,更將拉動區域經濟發展,展現“新長安”的新風貌。
賽力斯豪擲51.6億元建設新總部更是“不差錢”。從與華為深度合作起,名不見經傳的賽力斯便搖身變為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問界,產品價值、銷量一路水漲船高。1—9月,問界銷量超過26萬輛。“金九銀十”期間,問界更是“賣爆了”,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十一假期后走訪北京一家華為授權體驗店時,銷售人員介紹:“消費者最關注、銷量最高的是問界M7和M8。店內一個月可以銷售90輛問界M7。”
更值得關注的是,伴隨銷量走高的還有產品價值的大幅提升,從起售價27.98萬元的M7,到最高售價接近60萬元的M9,問界產品幾乎款款爆款,也讓其賺得盆滿缽滿。上半年,賽力斯集團營業收入624億元,凈利潤29.4億元,同比增長81%;整體毛利率更是高達28.93%,在汽車制造企業中位居前列。